首页 / 教育 / 一张A4纸,开启山村里的智慧教育
返回

一张A4纸,开启山村里的智慧教育

浏览次数:1022 分类:教育

据报道,9岁的博史么惹合第一次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博史么惹合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特木里乡木尔小学三年级的学生。9月1日,她发现课堂变得不一样了:“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张A4纸。中间有个二维码,老师说是代表每个人的名字。码四周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提问时,只需把代表正确答案的颜色向上举起,老师很快就知道谁答对了,谁答错了……”

博史么惹合觉得,这堂课的气氛很“热烈”:同学们纷纷高举起手中的A4纸。坐在两侧的同学使劲儿探出身子,后排的甚至站了起来——生怕自己的名字被遗落或滞后。

“我抢答得了第一!”12岁的阿力么杨菲脸上充满了喜悦,“过去上课,我很少举手发言。很多答案知道,但怕答错了,会被老师批评。”当手里多了一张A4纸后,她突然觉得不害怕发言了,在和同学们一起“抢答”时,只希望“举得再快一点。”

“一张简单的A4纸,却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和学生的积极性。”木尔小学校长吉玲英感慨道,教育科技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凉山的教育。

获取知识,才能真正走出大凉山

苏呷日曲,毕业于雅安技术学院。这个曾经走出大凉山的90后年轻人,去年毅然辞掉在广东的工作,回到布拖县,成为了一名教师。

“看到那些外出打工的老乡,因为没文化,找工作特别难;很多人普通话说不好,日常没办法和周围人交流。”亲身的经历,让苏呷日曲意识到,并非身体的离开,就可以实现梦想。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要好好读书,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大山。

近年来,大凉山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过去,老师们挨家挨户“捉娃上学”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们排队送孩子进学校。

不过,虽深谙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但很多人又难以真正找到那条“走出去”的路。

比如杨菲,课堂上因为害羞她很少主动发言,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更不敢和老师交流,“很容易走神。”

“只有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才能真正地学进去,学下去。”吉玲英表示,当前,大凉山的教育硬件设施设备非常好,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也是学校。“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师资不足。”

以木尔小学为例,2020年,全校1200多名学生,在编教职工仅40多人。有限的人力不得不优先倾向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

再加上教学资源匮乏,导致美术、体育、音乐等素质类课短缺。长此以往,单一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一张A4纸,探索乡村教育信息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吉玲英对于教育信息化产生了兴趣。

“我之前在拉达中心校任校长时,认识一位叫李明的老师,班级成绩特别好,学生性格也很开朗。我就去听他的课,发现他都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自己做PPT,在网上下载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吉玲英开始关注并寻找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方案。

8月,体验过1张A4纸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后,吉玲英和苏呷日曲惊奇地发现,原来,传说中的AI和大数据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甚至说能简单地上手。

“大概学了半个小时,基本就会使用了。”苏呷日曲说。而和他一起接受培训的几位老师,也都快速掌握了使用技巧。

将这张“纸”送进大凉山的,是两名年轻人:凌晨和马钰雯。作为腾讯教育的产品经理,他们多次来到这里,希望能了解当前乡村教育所遭遇的痛点,并借助技术力量破解。

经过调研,他们决定先从两个问题入手:首先,要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弥补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匮乏的短板;其次,给出的解决方案必须易上手、费用低廉。

“1张A4纸”方案出炉时,令人眼前一亮——整套设备只需几百元,即插即用。对于刚刚脱贫的大凉山地区而言,不会增加过多经济负担,学习、使用成本均很低。

马钰雯介绍,使用普通的A4纸即可,只需在教师助手后台设置好学生信息,便能直接打出,不限学科学段。如果丢失、破损,重新打一张即可,这解决了传统智慧课堂需依托电子产品、建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我们给这张纸取名‘趣答’,希望学生们能感受到课堂互动学习的乐趣。”凌晨说,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张A4纸,背后却蕴含着当前最为领先的AI智能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趣答使用很简单:上课时,学生只需把正确选项所对应的颜色向上举起,即可快速被“电子眼”识别,并在黑板上同步显示姓名和作答结果。“趣答还会根据学生答题的快慢和对错,给出相应的分数,营造课堂氛围。”

“学生们很喜欢。”王邦云体验后发现,课堂的专注度明显提高,“小孩子都喜欢看手机、看电视。如果把课堂搞得像手机一样,自然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当前,大凉山很多老师都在尝试数字化的教学工具,“但对于课堂学情的掌握和分析,还是个薄弱点。”沙欧梅,在大凉山执教近15年。她最关注的则是学情分析。“这个系统可以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互动答题,并实时展现结果。”

此外,通过趣答来及时了解学情,能够帮助老师迅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节奏等作出判断,并适时调整和优化。同时,每堂课的学情,在教师助手平台都能回溯。长此积累,就可以系统地掌握学生、班级的学情,便于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们了。”吉玲英说。

整合更多资源,争取打通“智慧教育”最后一公里

“趣答”只是教师助手的功能之一,其与作品墙、拍批、作业等模块,串联起了从“备课教案—课堂互动—学情回溯—家校沟通”的全链条,帮助老师增效减负。

以作品墙为例,汇集了海量教学资源,希望为大凉山教育资源匮乏的难题提供新的破题思路。

“除考试学科外,还包括音乐、美术、心理、诵读等教学资源和课程。”马钰雯指出,可缓解专业老师缺乏的问题。“借助这些内容和工具,老师可完成多种类型的素质课程,还能组建兴趣小组。不仅丰富了日常学习内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过往,社会各界也曾捐助了大量优质资源给到乡村地区。但因地域和学情等差异,很多优质内容无法和当地学生的需求相匹配,造成了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痛点,凌晨表示,教师助手可以充当连接器,一方面作为海量优质资源的承载平台;另一方面,以最简单的方式让老师将这些资源调整成符合本地学情的课件,打破二者间的壁垒,真正用起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快乐大巴》栏目组、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辽宁教育学院等,陆续捐赠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已经沉淀在教师助手平台上。”凌晨表示,“非常希望能够联手社会各界,为大凉山输送更多优质的工具和内容资源。”

“1张A4纸激发课堂新活力”的故事,只是大凉山众多教育探索中的一个。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教育普惠也已从对教育资源的补齐,提升到对不同学生的关注。

偏远地区通过新技术定制满足当地学生所需的教学内容,正在打通智慧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吉玲英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走出大凉山。“用科技的力量,帮他们走的更远。”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