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杨振洋:浅谈毕加索的破坏性艺术
返回

杨振洋:浅谈毕加索的破坏性艺术

浏览次数:2005 分类:教育

(导读:以下图文是杨振洋接受访谈的节选整理文章。) 

39

谈到毕加索,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他的画。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我对毕加索作品的理解,关于各种书籍对他的作品的解读,对我的帮助不大,我看作品从来不参考其它介绍,只从直觉出发,我比较关注毕加索的立体时期以来的作品。

40

  毕加索作品《亚威农的少女》宣告了他的艺术走向,作品形式大刀阔斧,从画面来看是建立在拼凑与肢解之间,线条与块面大显破坏性,再看人物的表情,似要宣战观众,就算遍体鳞伤,画家通过这幅画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举在当时艺术界引起很大争议,甚至影响了其它领域,这只是一个开端,他的破坏性有了这幅画做为基础,后来的作品越来越精彩。

毕加索开创了一条新路,那就是打破了传统画法,抛弃了从一个固定的方向取光和一个角度看物体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去表现同一个物体,或者说是用各种手段去破坏人们肉眼所见的物体,使之最大可能的扭曲化。毕加索就像一个扭曲游戏玩家,每样事物在他那里就像一个软泥,任由他捏弄,弄得越怪异,他就越满意。比如,要画一个人物,他会从各个方向去看,然后把所看到的拼凑起来。当然,这个过程不是随意摆设,而是经过一番构思的,接下来再在画面上进行第二次破坏,使之达到了一种极怪异的形式,让人看后不得其解。因为人们平时所见的自然事物已经在脑子里定了型,当他们看到毕加索的画之后,那完全是一个新的事物,而且还是一个经过画家多次破坏的事物。再者,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都是善于比较,总是拿自然物体去与人为物体做对照,这样是徒劳的。欣赏艺术品不是对照出来的,那都是表面的认知罢了。所以,毕加索就是抓住人们的这种思维习惯,尽量用怪异的形式去刺激人们的头脑,以达到让人看了作品之后印象深刻的目的。

毕加索从创作《亚威农的少女》开始,到生命的结束,这种破坏性创造就没有停止过。后来他也尝试了一些其它形式,效果不大,都没有破坏性形式的作品那样受人们所关注。因此,这种破坏性形式成了毕加索的人生符号。

可能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破坏有什么意义。在此我讲一下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而不是单一的判断。

临了,毕加索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是:创造,创造、创造。而我给他的总结是:破坏,破坏、破坏。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