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对中国银行业经济风险趋势下调至“负面”
浏览次数:1037 分类:银行
近期多家评级机构纷纷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做出表态,普遍悲观预计目前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正在急剧积累。
近日,标准普尔将其对中国银行业经济风险趋势的看法,从“稳定”下调至“负面”,预计中国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将可能变得更糟糕。报告称,“银行信贷规模的大量增长,及2009~2013年不规范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迅猛扩张,均导致了经济的失衡和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并认为此情况并不会快速好转。未来两年,中国银行业对非金融机构和非公共板块的信用风险敞口有1/3的可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0%”。
国际清算银行也发出警告称,国家信贷/GDP比率若大于10%,则在未来3年将有2/3的概率发生严重的银行业紧张情况。
经济大周期下行,上市银行2015年上半年业绩也显示出了实体经济的真实状况,典型表现就是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银行息差随降息及存款利率市场化收窄,其所面临的经营压力正在加大,若保持过高的不良率,则可能意味着将影响其资产收益。
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中最高不良率达到1.83%,仅有一家不良贷款率未有上升。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4个季度反弹,不良率连续8个季度上升。此外,利润均呈个位数增长,资产质量及盈利压力显著加大。国内银行体系遭遇资产压力不仅表现在不良贷款率的攀升,而且不良贷款的认定也趋向放松。从财报中发现,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未被纳为不良贷款的比重有所上升,因此,不良风险的实际情况可能并未得到完整的披露。
影子银行在中国社会融资总量占比规模较大,但到底有多大,迄今并未有所定论,而银行表内资产与表外融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影子银行风险将可能传导至银行体系。近期,监管层接连出台多项政策,给予小贷公司及民间借贷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法律约束,但如标普所称,现在还没有看到影子银行规范开展和风险抑制的明显趋势。
虽然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良贷款上升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但银行业今年也并非没有好消息,例如,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影子银行增长有所放缓,及国内债券市场不错的表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政府的强大的支持足以抵消这些银行个体信用状况所面临的压力。今年以来,全球贸易明显下滑,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加剧动荡。在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外部环境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仍位居世界前列。随着经济增长结构和模式的转变,必将带来新的机会,跨境金融业务也有望进一步放开,成为新的业务发力点。
评级机构亦强调,只要银行资本实力足够强,就算外部经济环境受到挑战,其也不会受到评级下调的风险。
上一篇: 银行信贷难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