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股都在映后“见光死”?
浏览次数:3643 分类:股票
复工以来,电影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在节节攀升的票房数字和加速复苏的大盘背后,我们看到,从复工后上映的首部国产大片《八佰》起,无论是国庆档两强《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亦或是上周公映的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影片《金刚川》,却无一例外均遭遇了影片上映后主要相关公司股价不涨反降的特殊待遇。
一、爆款大片入市,股票不涨反跌
由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八佰》,被行业视作疫情后电影市场复苏初期第一部上映的国产大片。该片在8月17日起开启点映,并于8月21日正式上映。然而,在《八佰》开始点映的首个交易日8月17日,截至当日收盘,华谊兄弟股票跌幅达到3.45%,报收6.15元/股。
无独有偶,在今年国庆档处于领跑地位的《我和我的家乡》及《姜子牙》两部影片,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带来了出品公司股价大跌的副作用。
10月9日,国庆中秋双节后的首个交易日,《我和我的家乡》第一出品方北京文化在开盘后大涨7.55%,随后开始大幅下跌,截止当日收盘,北京文化下跌4.31%,报收7.99元/股。10月9日盘后,北京文化因日价格跌幅偏离值达到-7.40%登上深交所龙虎榜。
《姜子牙》出品公司光线传媒显然要跌得更惨。自10月9日开盘以来,光线传媒股价从9月30日的高点16.66元/股一路下跌至10月26日的12.45元/股,跌幅超过20%,总市值下跌已经超过120亿元。
而在上周五公映的又一部重量级主旋律大片《金刚川》,也没能逃过大跌魔咒。由于该片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票房表现不及预期。在影片公映后的首个交易日10月26日,该片的主要出品方中国电影和华谊兄弟也双双股价大跌。
截至当日收盘,华谊兄弟跌幅达到7.90%,报收5.01元/股,中国电影跌幅则达到9.59%,报收12.91元/股。
二、影片上映之日,就是利好出尽之时
事实上,这种在影片上映前后股价过山车的现象已经成了国产大片的标配待遇。
这一现象可以回溯至2017年。当年暑期档,《战狼2》上映后热度居高不下,在不断刷新国产票房新纪录的同时,也让主出品公司北京文化的股价一路飘红,从映前的13.49元/股涨到高点22.42元/股,涨幅多达66.17%。
然而在8月7日晚间,北京文化发布一则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预披露公告。根据北京文化公告当日收盘股价21.14元/股计算,五位高管共可减持套现约3036.8万元。这一天,是《战狼2》上映的第12天,当时该片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34.12亿元。
公告发布次日,北京文化应声下跌9.79%。之后几个月中,北京文化股价一路下挫,再不复夏日盛景。
2018年暑期档,北京文化再出爆款《我不是药神》。凭借点映阶段的优异口碑,位居第四出品方并负责宣发的北京文化在2018年6月22日至7月5日收盘的10个交易日,股价区间涨幅达到了55.96%,市值飙升40亿元。
然而在7月9日,影片正式上映仅仅5天后,在《我不是药神》如日中天的时刻,北京文化开始下跌,单日跌幅4.82%。仅用了22个交易日,股价便从15.97元/股跌至10.16元/股,下降了36.4%,市值蒸发了42亿,直接打回原形。
此后,在2019年的春节档及国庆档,影视股先涨再跌的现象再度上演。
2019年2月11日,去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春节档票房冠军影片《流浪地球》出品方中国电影和北京文化分别大涨10.01%和2.74%。然而仅涨了一天,次日便各自下跌了1.79%和2.72%。
票房表现略弱的《新喜剧之王》出品方新文化以及《疯狂的外星人》出品方光线传媒,则在节后开盘首日就遭遇了股价下跌。
而到了去年国庆档,资本市场对电影的市场表现更加敏感。《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大片,集结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量头部公司。作为主投方的北京文化、上海电影等公司,在映前一个月就迎来了上涨期。
口碑稍逊的《攀登者》,其主出品方上海电影在9月30日影片上映首日就遭遇了跌停。节后首个交易日10月8日,上海电影再度跌停,《攀登者》《祖国》的联合出品方北京文化、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等上市影企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股价下跌。
至此,已经不难看出规律,在资本市场眼中,爆款电影依然值得被看好,但单片对其相关公司的股价积极影响周期是在整体缩短的。
至于爆款影片为何会在正式公映后不久就出现相关公司股价下跌,犀牛君认为一般可归为三个原因。
首先,由于电影行业的特殊性,电影公司往往过度依赖影片的票房表现,收入结构单一。而最终影片质量和市场表现却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次次出爆款、部部是爆款,业绩很容易过山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上市影企也将面临着项目表现参差不齐而导致的公司盈利能力不稳定,很难被资本市场长期看好。“仅凭一部单片爆款,不足以扭转影企业绩不稳的长期问题,”一位券商分析师向犀牛娱乐表示。
其次便是常说的“货不对板”。一般在头部项目上映前期,受到宣传营销等综合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往往会给予一个稍高的预期。不过,一旦项目成品与资本市场预期不对等,前期炒作成分过高,票房不及预期,那么也会导致资本的迅速逃离。
另外,像一些大众完全认可的好电影,同样会面临着相关公司股价下跌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资本市场对项目及相关公司的预期已经一一兑现,随着影片利好出尽,其相关公司股价也不再有更多的上涨预期。利好出尽后的见光死,正符合股票市场的运作规律。
三、市场波诡云谲,散户何去何从?
如今,映前股价抬高,公映后股价立跌似乎已经成了部分影企的“不成文规定”。
这样的现象正说明了,资本市场远比观众更加敏感,股民们看到的不仅是简单的票房数字,任何与预期的出入或是市场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牵动脆弱的股价。
这样的现象,既体现了电影行业对单片强依赖的特殊性,也暴露了影视公司很难被资本市场长期看好的事实。
而对于身处股市的众多普通股民而言,自然无法像大户那样大额买进卖出运筹帷幄。因此,在应对这样的现象时,股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预测头部影片的市场潜力,除了影片的票房、口碑之外,基本的业绩、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等也将直接关系着相关公司的股价走势。
与此同时,普通股民在购买影视股时,也需要更好地控制风险,以防最后成了“韭菜”大军中的一员。
上一篇: 上市首日一度暴跌26%,先声药业不灵了?
下一篇: 行情快速轮动 如何捕捉A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