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小区启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破题社区治理难题
返回

小区启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破题社区治理难题

浏览次数:1176 分类:新闻

据报道,60岁以上独居老人家里多了烟感报警器,忘记关火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社区、家人;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内,电梯立马停止运行,从源头杜绝电动自行车入户问题;进出小区大门,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刷脸就能识别是不是本小区居民……在清源街道,一项项“黑科技”出现在身边,时时守护着居民们的安全。

老人做饭老忘关火?

免费“报警器”装上门

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如果家里着火,子女不在身边怎么办?从去年6月开始,清源街道为了让老人安心度过晚年,为辖区内500户6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安装了烟感报警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据了解,烟感报警器是通过检测室内烟雾浓度进行报警,一旦发现烟雾浓度超标,会立刻发出报警提示,社区的物业以及微型消防站会立刻接到报警,及时赶到老人家中,将火灾隐患消灭到萌芽阶段。在安装过程中,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向老人详细介绍火灾报警器具备的功能和安装方法,并现场对报警器的性能进行测试,提醒居民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现在安装了这个烟感报警器,安心多了。”枣园社区86岁老人李文兴说道。“针对不同老人的家庭情况,为减少误报情况,也可以将报警器安装在卧室和客厅,大多数我们都安装在老人的厨房内。”安装工作人员介绍道。据了解,从去年至今已完成枣园、丽园、189号院等多个社区500户60岁以上弱势群体家庭烟感报警器上门安装、调试工作。

电动自行车上楼难制止?

监控+充电桩“套餐”解决

电动自行车上楼、“飞线”充电等问题,是不少小区的顽疾,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易造成邻里矛盾。清源街道通过安装智能电梯、室外充电桩等方法,疏堵结合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的顽疾。

从去年开始,清源街道在辖区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智能安防系统。只要推着电动自行车走进国际港小区的电梯,智能摄像头就可主动识别电动自行车的形状,并发出人声提示和警告。接到提示后,物业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劝阻居民。国际港社区物业工程部工作人员时国伟介绍:“系统升级之后,发出报警的同时,电梯门将不会关闭。”对于这项“黑科技”,居民纷纷点赞。

推广使用“电梯智能安防系统”是有效预防和遏制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清源街道共计在彩虹新城、丽园、丽园南区、兴康家园、国际港、枣园东里北区安装电梯智能安防系统242部。

此外,让居民充电更方便,清源街道按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原则,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选址、勘验、安装等工作。

充电桩充电到底安不安全?为了全力维护保障充电环境,街道督促物业在充电区域显著位置配备消防救援器材,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以此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系数。在兴华园社区,一处露天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就在居民楼下,下楼就能实现充电。“为了保证充电安全,充电桩都配置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和防雷等电气防护设备。”兴华园小区物业工程部赵小青说。

普通自行车、三轮车占用充电桩位置怎么解决?街道督促各社区物业加强充电区域管理,通过施划标示线、张贴告知标牌等措施,明确划分独立充电区域,提升接口使用效率。截至目前,街道电动自行车保有量5542辆,已安装充电接口4823个,公共充电覆盖率达87%。下一步,清源街道将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工作。

门岗防控压力大?

智能门禁刷脸识别“自家人”

“您来小区办什么事?”在核干院小区,63岁的红袖标志愿者孙京,正在仔细地询问一位外来居民。“这个人脸识别系统不仅让小区里的防疫工作更加安全了,还减少了居民之间的矛盾。”孙京竖起大拇指。

核干院小区只有三栋楼,邻里之间大多都相互熟识,管理起来较为容易,可在安装门禁之前,小广告问题却是不断。去年,小区开始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停车也是居民之间产生矛盾的一大问题。小区内空地较少,其中安装了一些日常健身器材,再加上三棵大树,往往停上三四辆车,空间就被占满了。到底谁来停车?小区的有车一族,逐渐产生了矛盾。事情的转机是安装了安全道闸,居民们共同约定,小院里不再停车,统一在隔壁的停车场停车,外来车辆也不能进入小区,不仅停车问题解决了,小区更安全了。

今年来,清源街道继续完善智慧平安小区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人脸门禁系统、车辆卡口系统等,实现小区“人、屋、车、网”等管理的立体化、可视化和可控化。在基础数据上,对接“健康宝”等平台,满足疫情常态化工作要求;对接智慧养老平台,让数据推进服务及管理工作;对接市、区平台,满足市、区两级数据需求。

目前,共有26个小区启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通过智能安防设备等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对安全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预控能力。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