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IPO增发常态化 上市公司将银行理财作为现金管理工具
返回

IPO增发常态化 上市公司将银行理财作为现金管理工具

浏览次数:727 分类:理财

IPO、再融资的常态化让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股本资金,正在诱发更多次生现象。

3月14日,今年1月15日方才完成上市的盈趣科技(002925.SZ)公告称,其拟投入高达13亿元人民币购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盈趣科技的案例只是当下上市公司理财生态的一个横切面。据统计发现,2018年开年至3月14日以来,亦有743家上市公司出现资金闲置并投向理财产品的状况,合计涉及资金达2422.07亿元。

近年来IPO、增发常态化后,上市公司再将资金以理财形式输送回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的现象,是否背离了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初衷,也被业内所讨论。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募投需要将银行理财作为现金管理工具无可厚非,但期限上应尽可能的保证流动性,以便实体投入的资金周转;而同样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与规模也需进行匹配化监管,实现一级市场的募资行为“融尽其用”。

万亿“理财局”背后

近三年来,上市公司的理财现象正在不断加剧。

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18年初至3月14日,已有743家上市公司投资了2422.07亿元理财产品,较2017年、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20.58%、80.22%。

而若将统计周期进一步拉长,2017年3月14日至今的一年内,上市公司理财整体规模已达1.32万亿,较此前周期增长45.05%。

上市公司出现更大规模的资金闲置,可能与IPO等一级市场规模的扩容不无关联。统计显示,2018年初至3月14日,一级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已达0.49亿元,超过去年增速的8.49%;此外2017年2301.09亿元的首发融资规模也较上一年增长53.33%。

“上市公司的募资渠道正在增加,除了首发、再融资外,还有可转债等工具,所以也容易带来更大体量的闲置资金,”兴业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另外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也是扩大理财规模的内因。”

融资提速与理财扩容正相关的佐证之一,便是不少刚刚在完成首发募资的次新股成为了坐拥闲置资金的理财主体。

例如刚刚签署13亿元理财协议的盈趣科技,在今年初刚刚完成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盈趣科技IPO募资净额仅为15.98亿元,这意味着此次投向银行理财的闲置资金占其募资额的81.35%。

无独有偶,1月5日上市的润度股份(002923.SZ)也出现了高达2.7亿元的理财投资,占其IPO净募资额为3.46亿元的78.03%。而去年12月份上市的德赛西威(002920.SZ),也在今年签下了规模达13亿元的理财协议。

大部分上市公司理财的去向仍然是银行保本理财。以盈趣科技为例,其13亿元理财资金共拆分成4部分分别与民生、平安、兴业和中国银行进行签约;再如2018年以来投资理财只数最多的吉比特(603444.SH),所持有的54只产品中53只属于银行理财。

“因为更多是用于现金管理,要保证安全稳健性,所以上市公司大多会选择银行的保本理财。”北京一家科技类创业板公司董秘表示。

不过,当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尝试投资券商资管计划、收益凭证、基金专户等其他产品。

3月14日,千禾味业(603027.SH)公告称拟以5000万元认购华泰证券定期资管产品,并采用1300万元开展国债逆回购;同日良信电器(002706.SZ)也公告称以4000万元投资光大证券的光鑫系列收益凭证。

或受资管新规波及

直接融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上市公司出现资金闲置并投资银行理财促使资金“回流”间接融资体系的现象,在业内引起了更多争议。

在前述创业板公司董秘看来,现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客观需要,而银行理财正是重要的现金管理工具,而随着上市公司货币资金的增多,理财现象实属正常。

但另有投行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属于公众公司,其融资完成后出现资金闲置现象应当被予以重视。

“我觉得主要可以看期限,如果3个月、6个月以内的,可以视为现金管理,但如果期限更长,则意味着资金闲置周期很长,这类公司是否有融资必要性,这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华泰联合证券一位保代表示,“如果上市公司反而成了市场长期资金的供应者,那么很难再说他们是直接融资的扶持对象。”

带给上市公司理财生态潜在变化的,还有资管政策的动荡。

去年启动公开征求意见的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于银行非保本理财等产品的打破刚性兑付要求,显然与当前上市公司的理财惯性大相径庭。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资管子公司高管处获悉,目前资管新规最终版的修订仍在进行之中,但大概率将在年内落地。

而在该人士看来,未来上市公司也会逐渐选择打破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来充当现金管理工具。

“资管新规要逐渐出清报价类产品,也就是包含预期收益率的资管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但这类产品仍然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主要对象,”上述券商资管子公司高管表示,“现在市场也在积极引导上市公司投资一些类货基形式的现金管理产品。”

“我们也在针对上市公司等客户开发现金管理类产品,”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专户投资经理表示,“投到银行理财,银行理财也还是来公募、券商这里做委外,不如直接来用专户做现金管理。”

但有银行人士认为,由于上市公司对现金管理有着较强的“收益确定化”需求,因此资管新规仍然难以改变当前格局。

“资管新规不会影响到回表的结构型理财,这部分产品预期收益率还是存在的,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资标的,”东北一家国有大行公司部经理则表示,“因为(上市公司)要为股东负责,所以收益不确定产品仍然难以同传统的理财竞争。”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