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基本建成“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浏览次数:250 分类:创新
据报道,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借助这些新技术体系的“智慧城市”正在改变着城市管理的传统模式。
近日,天眼查发布《202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专利数据与市场规模数量,与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呈现正相关,2017-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专利信息数量复合增长率达62.7%,2021年智慧交通融资金额超180亿元,为5年来最高。
截至2020年12月,已有900余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其中广东、湖南、安徽三地,智慧城市相关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长沙和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一起,被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区域进行分析推介。
《报告》显示,自2019年启动5G建设以来,长沙已累计建设基站超4.2万个,基本实现长沙核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典型场景以及长望浏宁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
岳麓区引领长沙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企业830家,数量位列第一。“2021智慧城市案例TOP10”榜单中,“长沙城市超级大脑”排名全国第四。目前,长沙“城市超级大脑”已在政务、旅游、医疗、党建等重点领域均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使“智慧愿景”从理想照进现实。
其实在2021年,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长沙凭借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丰硕成果获得“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实际上,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重塑发展新优势、抢占制高点的战略选择,长沙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9年4月,长沙牵手腾讯,落地“WeCity未来城市”首个项目,开启一个大胆的创新:为这座千年古城装上智能神经中枢——“长沙城市超级大脑”。
2020年,长沙市政府出台《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坚持把建设数字政府、打造智慧城市,作为推动公共服务高效便捷、社会治理精准联动、产业经济融合创新的重要举措。
也就是说从决策高度上奠定了长沙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心。
2021年,长沙市财政局出台《2021年市本级“新型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规程》,为智慧城市高质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水区”,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成为关键。
为进一步强化智慧城市建设市区两级统筹协同运行机制,2022年6月1日,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组织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以及9个区县(市)数据资源管理部门召开了区县(市)试点示范项目和统筹协同工作第一次例会。
目前,长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300余件高频政务服务“一件事”在全市范围内跨域跨层通办;“我的长沙”城市移动综合服务平台高效便捷服务全市650万以上常住人口。
“智慧党建”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打造了“指尖党建服务大厅”;“智慧医疗”接入全市251家医疗机构,通过“码上挂号,码上缴费、码上看报告”,有效提升市民就医体验;智慧应急管理五级联动、敏捷反应,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智慧文旅”加快实现一部手机游长沙、品长沙、享长沙。
如今,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长沙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全面带动长沙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根据《长沙市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高质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方案(2022—2026年)》,到2026年,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智慧化服务、治理和发展水平要达到全国前列、国际领先,基本建成“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