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持续低迷成制约行情重要瓶颈
浏览次数:635 分类:股票
时下上证指数虽然在2700点徘徊,但成交量持续低迷,成为制约行情的重要瓶颈。虽然股谚云“地量见地价”,但持续低迷的成交恐怕会让整个下跌行情难以扭转。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看目前千亿成交的换手属于什么性质。上一波行情启动前的2014年4月到7月之间,上证指数尚在2000点徘徊时,日成交量大部分都在500到800亿之间,日换手率大概为0.2%左右;现在虽然上海每天的日成交绝对数在1000亿左右,但按换手率看只有0.26%左右,几乎和2014年最低迷的时候差不多。最关键的是上证从2015年开始这种持续缩量的势头并没有得到缓解,从3000亿到2000亿再到现在的1000亿,始终没有见底的迹象。
伴随着换手率的不断下降,是市场热点及赚钱机会的消失,底部的不确定性又让增量资金裹足不前。与A股历史上几次缩量寻底不同的是,无论是2007年之前还是2014年之前,A股的低迷是与整个宏观环境相对应的,也就是其它领域的赚钱效应不是特别明显,M2的溢出效应也不明显,直白说就是热钱都顾不上股市,很多都在实体经济之中。那时候,实体经济的赚钱效应还是不错的,也没有去产能调结构之说,至于房地产也是温和上涨,不像近两年那么疯狂。更何况,这个阶段A股也就是主板低迷,中小创还是有很多赚钱机会,创业板基本就是单边大牛市。
但到2018年,在M2已经快突破180万亿的情况下,资金还是迟迟不愿进入A股就显得另有深意了,而且是A股整体低迷,主板与中小创集体沦陷。我们观察一下不难发现,A股历史上几次大牛市都与M2的增速及投资渠道多寡有关,2007年年底M2才40万亿,到2014年翻倍到120万亿,这几年的投资渠道除了房地产就没有其它,再加上金融不断加杠杆,券商疯狂做两融,直接催生了2015年的杠杆大牛市。到2015年以后,资金从股市撤出,再加上不断增长的M2和从实体经济中溢出的资金,又催生了楼市的大牛市。到现在为止,这个趋势没有根本性扭转,热钱不少,但不愿意进入股市,导致换手率持续低迷。
我们再从另一个指标看看A股的现状,那就是低价股数量。由于缺乏增量资金,市场换手低迷,个股成交也非常清淡。截止9月4日尚在交易的个股中低于3元的低价股有137只,最低的中弘股份已经在1元面值下交易了15个交易日。而在2017年,3元以下的股票不足50只,2016年只有30余只股票股价不足3元,即便在换手只有0.2%的2014年3元以下的股票也不过130只左右,还没有1元以下的“仙股”。况且,我们还很难说现在低价股扎堆就是底部的到来,在股权质押危机、流动性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低价股的队伍可能还将扩容。
持续缩量将使底部形态更复杂,筑底过程更漫长,而并非简单的“地量见地价”。从时间跨度看,1999年到2007年再到2015年几个指数巅峰之间的跨度是8年,现在从2015年高峰跌下来才3年,时间周期是不够的;从指数形态看,上证似乎在从上到下的左肩构筑中始终没有找到扭转点,而这种大级别的调整不可能出现短期单针或者几天形成底部的态势,毕竟惯性太大。综上考虑,现在的缩量只是市场情绪的一种表现,似乎还远没有达到彻底悲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