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 / 民太安已完成增资事项 注册资本增至1.43亿元
返回

民太安已完成增资事项 注册资本增至1.43亿元

浏览次数:366 分类:保险

近日,新三板挂牌保险公估公司民太安财产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太安”)公告称,已于近期完成增资事项,注册资本增至1.43亿元。蓝鲸保险注意到,近5年,民太安营收持续上行,2018年实现营收4.89亿元。

但不同于注册资本、营收双提升的民太安,保险公估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表示,当前保险公估业马太效应明显。蓝鲸保险对新三板挂牌保险公估机构2018年经营情况进行梳理,发现机构各有“苦衷”,尽管都在通过增设分支机构、科技赋能等动作进行精耕,但短期内净利润下滑、亏损现象仍难止。

此外,有保险公估机构“转道”经纪业务,双向而行,也有大型保险中介机构开始打造中介闭环,延展公估业务。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有助于保险公估机构提升专业性,但也进一步挤压中小保险公估公司的生存空间,不利于体现第三方的独立性。

民太安增资落定,2018营收趋近5亿净利润下滑

近日,民太安发布一则公告表示,已于近日完成注册资本增加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注册资本总额由13091.5万元,增至14334.6万元。成立于2005年的民太安,主营保险公估服务、鉴证服务以及灾后修复。第一大股东为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6.46%,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6.14%。民太安早期注册资本200万,后进行数度增资。2015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后,民太安又通过战略融资、定向增发等方式,逐步提升注册资本。

伴随着民太安注册资本提升的,是其整体上行的营业收入。蓝鲸保险梳理民太安近五年数据发现,2014年,民太安营业收入实现3.55亿元,次年挂牌后,实现3.92亿元,同比增长10.42%,2016年有轻微下行,但随即实现提升,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4.49亿、4.89亿营业收入。

从营收结构来看,民太安2018年年报显示,其保险公估业务营收占比为98.68%,为主要业务来源,鉴证服务、灾后修复营收占比分别为1.29%、0.03%。

盈利能力方面,2014年至2016年,民太安净利润保持上行,从1369.14万元增至1794.11万元,但随后两年有所下滑,2017年净利润为940.39万元,同比缩减约47.58%,民太安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资产管理亏损、贷款利息增加;2018年,民太安净利润进一步缩减,达到910.75万元,因受贷款担保费和利息增加、土地摊销等因素的影响。

整体来看,尽管民太安近两年净利润有所下滑,但营收持续上行的民太安在国内公估市场仍占据前端位置。从官网信息来看,民太安公估业务涉及车险、财水险、医健险等业务,目前产品和服务、渠道、成本结构、收入模式等要素相对稳定。

公估机构各有苦衷,增分支机构扩规模难救净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行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表示,国内保险公估市场,马太效应明显,且正在呈现渐趋集中的现象。民太安也在年报中直言,目前超300家保险公估机构中,前10家机构约占据整个行业市场规模的50%,排名靠前的几家公估机构综合性较强。

蓝鲸保险对新三板挂牌的其它保险公估公司数据进行梳理,发现其经营现状似乎各有“苦衷”。

具体来看,中衡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衡股份”,832138)2018年实现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23.48%。其中公估业务营收占比69.28%,然而该公司净利润却出现了约25%的下滑,从2017年的465万缩减至2018年的349万元。中衡股份在年报中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因营业成本增长,2018年营业成本增幅达56.25%,因新设分公司市场拓展费用高,且新设分公司承办案件成本远高于成熟分公司。

“从当前公估机构的展业情况来看,主要面向车险业务,对公估机构分支机构的数量、实力均有较高要求”,一位保险中介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称,基于此,铺设足量的分支机构成为保险公估机构竞争力的一项展现。

同样加大分支机构设立力度的还有一正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正保险”,871475),据蓝鲸保险了解,2017年、2018年一正保险分别设立3家、5家分支机构。

接连增设动作下,一正保险2017年、2018年均呈现亏损趋势,分别亏损442万、194万,其中,管理费用高企,是一正保险亏损的主要原因。“管理费用主要为开拓市场,前期开办费用投入及人员筹备成本较大”,一正保险在年报中解释称。

“保险公估机构主要服务于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多有自己的理赔、评估队伍,公估机构的利润率较低,增设分支机构能够提升业务规模,但实现盈利的周期较长”,一位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向蓝鲸保险分析称。

在此前提下,保险公估机构也在寻路发展,一方面,是延展非车险业务,一正保险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正在进行新险种水险、农险、货运险的开拓,但基于此,也出现前期客户维护费用、人员培训费用较大的现象。

“目前大部分险企对于非车险业务的理赔环节还未有完善的布局,这给公估机构提供了深耕的领域”,据保险公估业内人士介绍。

另一方面,是公估业务的“在线”平台的搭建。据蓝鲸保险了解,中衡保险目前处于互联网应用平台的研发阶段,意在通过微博、微信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宣传,将传统客户群体信息从“线下”转入“线上”平台,再将“线上”的客户需求引入“线下”。

再如,民太安正在推进在线公估业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2018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3.02%,陆续推出商用车智能风控平台、智能风控云系统、施救宝等产品。

“搭设线上业务平台,有助于公估机构引流,提升工作效率,但需注意的是,其本质仍在于提供线下服务,强化自身业务能力才是关键”,上述从业人员提醒道。

保险公估业马太效应明显,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再压缩

然而,不同于中衡股份与一正保险,在公估业务深耕拓展,同样在新三板挂牌的汇中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中保险”,871113),已将主营业务调整为保险经纪。

2018年,汇中保险营业收入为2.54亿元,同比增长103%,主要是因经纪业务收入上涨130.56%,经纪业务占营收比重也由2017年的79.97%,增至2018年的90.83%。业务调整下,汇中保险盈利情况有所提升,2018年实现净利润450.72万元,同比增长119.77%。

“保险中介产业链条下各机构具有共通性,打造闭环以进行协作有利于业务规模的扩大,机构更易于与保险公司形成触达,推进公估业务”,公估业内人士将汇中保险将主业由公估转向经纪,解释为“趋利性使然”。

在保险公估公司向经纪市场涉足的同时,也有大型保险中介机构在拓展保险公估业务。举例来说,在保险中介机构中处于寡头位置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目前旗下已兼备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牌照。目前,泛华保险目前在整合3家保险公估的基础上,推出集团化发展的泛华保险公估。

“大型保险中介集团涉足公估业务,对公估行业是好事”,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表示,“目前国内公估机构资本实力较弱,面对生存压力,专业性、独立性难有保证,大型机构进行业务延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专业水准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域性、中小型保险公估公司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基于此,一位公估业内人士建议道,“国家可在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如要求险企将理赔服务分摊一定比例给第三方公估机构,鼓励投资机构对中小型公估公司进行投资等”。

2018年,保险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银保监会明确表示“经营保险公估业务三年以上的境外公估机构在华投资设立的保险公估人,以及开业三年以上的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的保险公估人,可以经营保险公估业务”。“这是积极信号,但我国保险公估市场还并不成熟,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多位业内人士提出希冀。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